第二六零章 路在何方_新顺1730
临界小说网 > 新顺1730 > 第二六零章 路在何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六零章 路在何方

  第564章路在何方

  就如同后世流传到中国的欧美的形象,只是启蒙时代诸贤的遗魂。

  却不是真实的、自垄断帝国主义之后的资本主义魔幻的巅峰。

  碎片化的遗魂,不真实的滤镜,浓缩成简单的理性、法制、仁政、民本。

  如此诱人。

  但对亲身经历过、见识过、触摸到了全部而非碎片遗魂的刘钰来说,大顺什么鸟样他是清楚的。

  比烂的话,比此时的英法还是要强点的,但没有看过未来的人才会选择比烂。

  法国人借来的先秦诸子遗魂的理想国,不和天主教绑定。

  而法国的封建统治却和天主教教士教会绑定,所以这个理想国可以反旧时代的一切,尤其是扭曲成帮凶已然一体的教会。

  这套体系和王权、贵族、封建地主绑定在一起。但先秦诸子遗魂的理想国,反对这一切。

  大顺书籍里的三代之治,道法墨儒都谈过,但如今绑定教法化的儒学。

  就像康不怠说的,编造新理论,很简单,道墨的只言片语就能编出来、碎片再解构即可。

  但唯独千余年来一家独大、理论众多的儒,没法编,因为不是碎片,而是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和皇权、地主士大夫绑定在了一起。只言片语、遗魂碎片都是好的,儒家的只言片语离开体系,句句都是经典,句句都有哲理,但扭曲成封建统治的法理体系后,那就变味了。

  罗马的伟大,在于罗马死了,死透了。

  一样,道、墨、法、农等百家的诱人与美好,也在于它们死了、死透了。

  如果还活着,可能也被扭曲成一个鸟样,甚至更反动。

  死的比活的有用,但借尸还魂那一套,在大顺这边行不通。

  是儒是法是墨是道,哪怕同样是“功利”二字,一眼就能看出内核是哪家门派的。

  再怎么改,儒这个正统不能动,所以如今大顺这边几十年破而不立,程朱理学破了,但新的仍旧立不起来。

  如果最难的这一步迈不过去,那么大顺很可能……很可能就得重走法国的路——多年之后,外面出现了一个理想国,而天朝已经沦落丢失了自傲,先驱者借着外面的理想国,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式的雷霆暴雨,横扫一切。

  这不是不行,但是先决条件里的“沦落丢失了自傲”本身,就是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

  因为哪怕现在,大顺仍有绝对自傲的资本。

  嘴上说着外交,但内心还是我天朝尔等皆蛮夷的心态。不管是贸易、顺差、白银存量、人口、手工业发达程度、江南城市等等,皆是如此。

  需要多惨才能达成沦落丢失了自傲这个条件?历史上这份天朝的傲气和自信,不是毁于一鸦二鸦,而是毁于甲午,毁于曾经瞧不上的倭国居然也能赢?那天朝的一切真的是完犊子了,打碎了重来吧。

  “这条路不能走。”

  心里想着惨不忍睹的悲剧,刘钰暗暗告诫自己。

  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下南洋不是问题,但下南洋之后,很可能会在马六甲搞一口通商。

  靠大顺的海商和民间力量,走到马六甲、走到印度,已经是极限了。

  这不是什么大顺开海还是禁海的问题,而是欧洲都有垄断公司,有国家的力量在背后,各国都有关税保护。

  朝廷哪怕搞一口通商的同时,还鼓励出海贸易,那也没戏。朝廷不下场,民间力量根本打不过垄断公司。

  就大顺现在的航海水平,搞几条商船能不能去欧洲?当然能。

  但是去了之后,港都靠不了。人家也根本不会允许你靠港。

  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就因为你开海鼓励贸易,就让你入港卖货?又不是亲爹,这叫一厢情愿,思维方式和日本那群赌徒差不多。

  除非朝廷亲自下场。

  但朝廷,或者说皇帝,能走到哪、走到哪一步,这是个问题。

  现在皇帝支持下南洋,这当然好,刘钰可以做个大大的忠臣。

  当有一天皇帝不想往前走了,成为阻碍了——如果朝廷不下场,哪怕鼓励民间出海,也没卵用,所以只要不拿军队、国库支持,就是阻碍——那就只能把这个阻碍除掉。

  可能下一任皇帝仍旧是个扩张派、可能下一任皇帝仍旧会是明君。

  但,刘钰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可能”二字上。

  一旦可能不是,他要保证能把这个阻碍清除。

  扩张是外、变革是内。

  内外之间,相辅相成。

  内部就打碎旧势力,需要一支不是食利地主士大夫的力量。

  这支力量要能打到对抗旧势力的强壮程度,需要市场养活他们,把他们喂大。

  内部市场,需要打碎旧势力才能扩大;而打碎旧势力,又需要新势力足够壮大。

  这是个死循环,只能从外面找突破口。

  所以,内部不成,只能外扩。

  日本加南洋,市场看似够大,但相对于大顺的体量、相对于大内部的旧势力强度,还是太小。

  不能够喂出来一支足够强大、可以打碎旧势力的力量。

  所以还不够,还得更大的外部市场。

  而更大的外部市场,就要做好与英法荷葡西全面冲突的准备。东印度公司是垄断公司,人家是交钱拿了垄断权的,又不是大顺海商的亲爹,当然不会因为大顺开海贸易就允许大顺的海商去他们的势力范围卖货。

  大顺缺的不是原始积累,数百年的丝绸瓷器贸易,做起步资本的白银已经攒够了。

  也不缺人,不用圈地运动,破除人头税之后,一群群的流民去城市谋生计。

  缺的是后续的资本积累,也就是市场。以及资本增殖过程中,逐渐养大的、能够毁灭旧时代的新阶级。

  整个的难点,就在于“养大”,或者刘钰当初和康不怠说的“护火不灭”。

  如果新势力的人,是柴。而启蒙思想,就是火。二者缺一不可。

  一旦旧势力想要扑灭这火堆、抽掉薪柴的时候,新势力要能在旧势力反扑的时候打赢。

  欧洲那一套没法照抄,那么大顺特色的启蒙运动,该怎么搞?破题点在哪?

  康不怠说,大顺自有国情在此,切入点要放在三代之治上,不能搞理性的理想国,只能高举复古大旗,魔改三代之治、魔改儒家大义。

  刘钰其实也是这么考虑的,也明白大顺的情况不能照抄法国现在搞得那一套。

  可康不怠自己也说极难,根本找不到可以切入的点。

  这就让刘钰很糟心。

  是这个方向基本是对的,只是自己和康不怠等心腹能力有限,没找到切入点?

  还是说……这个方向本来就是错的,所以才找不到切入点?

  若是前者,那倒没什么。基础打好,自有强人半圣来注经解决。

  可若是后者,麻烦就大了。

  刘钰之前一直确信这个方向基本上没错,然而许是今日经历了这些事的缘故,也或许是亲耳听到伏尔泰捧得太高让刘钰心惊的缘由,让他有些动摇和疑虑。

  长久的沉默后,康不怠也看出来了刘钰有些不太对劲,小声问道:“公子觉得我说的不对?还是说,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

  刘钰眉头难以舒展,摇头道:“不是不对。你也知道大顺自有国情在此,但与各国区别到底在哪,你也只是听我说过,略知一二。哪怕是日本,和本朝都千差万别,至于欧罗巴,差的就更大了。”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只能以史为鉴?因为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只能以我们自己的史为鉴。用别人的,得就先变成别人的形状。所以到现在没法以史为鉴的时候,就得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难了。”

  “这一次去欧罗巴,亲眼见见。哪些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哪些是根本没什么用、用了就成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的,这也得分清楚。”

  “这一次去,朝廷那边也派了人。陛下觉得我的眼睛只能看到好的,所以派了一队两只眼睛专门盯着坏的。”

  “陛下想要兼听则明,这就有些麻烦了。”

  说到这,刘钰也尴尬地笑了笑道:“我之前做的事,其实和伏尔泰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垄断发声渠道,说自己想说的,反正大部分人也没出过国。可能是部分真相,但可不是全部的现实。”

  “如今本朝已然外交,我一个人垄断外面信息的情况,再也没有了。外面那些让天子觉得可怕的东西,也会一并进来。”

  “你想着观察西洋诸国日后的大乱,以吸取经验。可是……天子也一样会盯着看啊。”

  康不怠安慰道:“公子放心,这事儿啊,没有你想的这么可怕。”

  “怎么说?”

  “哈哈哈哈……公子要知道,以德治国,礼法优越而为天朝。那些专门盯着坏处看的,你觉得他们会看什么?”

  “还不是像倭国的新井白石一样,盯着道德、礼法、习惯去看,怒斥蛮夷之俗,无礼可笑。公子做事,都要深入调查,寻访百姓,公子以为跟着去专门找坏处的人,会和公子一样?公子这是以己度人了。”

  说罢,康不怠又笑道:“公子要知道,专门找坏处,稍不注意就变成找优越感了。陛下真若由此心思,该派去的人,当是接受过帝王之学教育的太子,去看看那些可怕的东西。但陛下派通晓礼法的人去,这不是……嘿嘿。”

  “我敢说,回来之后,多半说的都是诸如【男女杂居一处,不知廉耻】之类的东西。公子真以为他们能做社会调查,看到真正可怕的东西?”

  “他们根本没学过这一套,怎么可能会看到这些东西?”

  “公子会的这一套东西,用起来觉得理所当然。可公子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未必别人也觉得理所当然。”

  “当初老公爵说公子不读书、不能知己知彼,劝公子把经书读一遍,读的时候忘了之前所学的一切,理解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才能理解那些人的脑路。公子不听,所以如今才会忧虑。”

  听康不怠说的这么乐观,刘钰嘿然,点点头又摇摇头,半晌才道:“但愿如此吧。”

  康不怠却坚定地道:“不是但愿如此,而是就是如此。公子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可以洗去我之前学的,让我深以为然。但我之前学的那些东西,洗不去公子脑子里的东西。”

  “所以,我能理解的一些事,公子未必能理解。在这一点上,公子还是要信我。不信,咱们走着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injie.cc。临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inji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