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舌尖上的少年(中)_时空过客4251
临界小说网 > 时空过客4251 > 第八十九章 舌尖上的少年(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九章 舌尖上的少年(中)

  “嘿嘿,二妹,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山沟中,附小简陋的校门下,刘家的老大和老三背着个竹篓,朝着从宿舍走过来的刘翠儿挥了挥手。

  “呀,大哥,老三,你们怎么过来了。还有,弄这些干什么,我在学校什么都不缺,留着自己吃多好。”

  今天是休息日,中午帮完厨之后,刘翠儿的任务就完成了,晚饭自然有下一批值日的同学负责,所以刘翠儿就在宿舍休息了一会,顺带整理一下之前做的笔记。

  不过回到宿舍不久,就听同学说门口有人找她,果然,到了外面一眼就看到了两个人,正是刘家跟着她一起上山的两个兄弟。

  刘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刘翠儿排行老二,虽然是女孩,但却是家里最出息的那个。

  眼瞅着红军这边慢慢成了气候,对学生也大方,刘翠儿在这边的学校不仅包吃包住,甚至还有不少零花钱。

  在重视教育的边界一带,到红军的学校读书,也逐渐被众人接受,乃至成了件时髦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渴望改变命运的中下层农民来说,除了参军之外,努力读书然后凭本事考入附小,就成了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当然,以后也可以像刘大和刘三一样,加入工厂的学徒班,学满一年成绩合格之后,在进工厂当学徒。

  不过刘家兄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参加特招考试,再分配进学徒班,更多是为了安置这一批跟着家人一起上山的孩子。

  首发网址https://m.vip

  更严格来说,在这一批学徒之前,其实各家工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

  这也能够理解,毕竟哪怕是历史最久的厂子,距今成立都还不足一年。

  框架才刚刚搭起来,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培养新鲜血液,光是培养新招的工人都已经费老鼻子力气了。

  现在,随着各地的机关、厂矿、学校搬迁进山,跟随这些人一起过来的,还有数倍人数的家人。

  这么多人,肯定不能让他们闲下来,更不可能直接养起来,再有钱也不是这个花法。

  其中成年的青壮基本都有安排工作,男人一般会去修建工事,或者进厂当力工,女人则做些缝纫、洗衣、做饭的活计。

  而未成年的那一批,则根据学习情况分配到各个学校,像刘大刘三这种,学习不咋样力气倒挺大的孩子,就被分到了学徒班,按后世的说法其实相当于职校。

  在当前的局势之下,还愿意跟着队伍一起上山的,除了少数别有心思的存在外,基本都算是红军的“死忠”了,所以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

  可以预料,等到这次反会剿胜利之后,随着边界的重建以及其他根据地的发展,这些人尤其是新加入的孩子们,都会很快被卷入到这股全新的浪潮之中。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得如此支持,连刘翠儿都注意到了,放假之后回校的学生里,已经少了很多她熟悉的面孔。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带着家人一起过来,像她这样带着两个兄弟过来的,已经算多的了。

  何况哪怕是刘家人,也有刘老三和他的妻子以及最小也最粘人的老四,留在了甬鑫老家。

  这些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山上清苦,听说马上又有大军过来围剿,自然会有人想要躲远些。

  算是不同的选择吧,以敌人的凶残程度,如果山上万一被敌人攻破了,大家尤其是平民恐怕很难找着生路。

  但如果在山下,也很难逃脱还乡团的迫害,尤其是在红军力量不断撤离地方的情况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根据地的发展较为顺利,所以地方上有不少老百姓缺少斗争经验,更没有认识到这背后的残酷性。

  如果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是那么乐观的话,估计很快就会被还乡团教做人了。

  对于这点,哪怕是有人预料到,也很难说服所有群众,只能尽量保护好哪些愿意跟着走的人了。

  当然,对于刘家三兄妹而言,谈论这些到底还是深奥了些。

  虽然父母还有最小的弟弟都不在身边,但是三个少年人,来到这个新奇的环境中,还是充满了各种好奇和愉悦。

  “今天厂里难得放假,还给我们发了些工钱,喏,我和老三想了想,就换了这块腊肉。

  嘿嘿,不过买了才想起,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做,这不就来找你了。”

  其实作为学徒,刘大他们除了包吃包住之外,剩下能够发到手的工钱并不多。

  尤其是他们才刚来不久,总共加起来干的活,连正式工一周的时间都没有,至于量就更少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刚来不久,为了让这些孩子们尽快适应山上的环境,学徒班的老师还是给他们发了些零用,顺带放了个假。

  也并不是只是学徒班这么办,其他单位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类似的做法,之前过节的时候总会给各位同志派发些钱币或者物件,以作庆祝。

  但今年的情况尤为特殊,马上就是年关,又要打仗,虽说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可谁也不知道后面能不能有机会一起过个好年。

  所以大家索性提前一把,没有成文的规定,就是约定俗成地在这个周末放了个假。

  然后分发些零碎,有亲友的也去走访,没有的就聚一起弄点娱乐活动,算是在紧张气氛之下难得的舒缓。

  “你们这真是,有钱自己攒下来多好,好吧,我看下,这块腊肉应该够我们吃一顿。

  这样,学校前天给发了些精米,我现在就去借个锅,然后把腊肉切了片,放在米上蒸着吃。”

  刘翠儿知道自家兄弟的底细,手里头藏不住钱,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就经常撺掇父亲买肉吃,为此没少挨打。

  可人家兄弟还是乐此不疲,只要遇上刘老三脾气好的时候就能饱餐一顿,挨顿打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到了山上,学校里头包吃包住,吃得再差再少那也是不要钱的。

  所以两人还是继续发挥了早年的精神,经常瞅准机会一顿胡吃猛塞,同样没少被训,连带着刘翠儿也被喊过去批了一顿。

  现在难得有了钱,他俩怎么可能不抓紧满足一下肚子里的馋虫。

  这块腊肉,除了填上两人的零花之外,还包括靠着未来一个月帮同学洗衣为抵押,借来的不少钱。

  不然的话,看这肥肉的块头,和三个人吃一顿的分量,光凭他俩那慰问性质的零花钱,怎么能买的着。

  “欸~好,蒸着吃,吃白米饭,姐,干脆我们现在就吃吧,灶在哪里?我去烧火!”

  和比较憨厚的大哥相比,刘三虽然也贪吃,却多了点小精明,那个洗衣借钱的法子就是他想出来的,要不是如此,今天三个人,怕是还没得肉吃。

  “现在才刚过中午呢,急什么急,看你们两个馋的,平时食堂里又没把你们饿着。”

  “饿是没饿,就是好东西不吃到肚子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于吃的欲望那是根本抑制不住。

  但这个年纪也是相对比较单纯的时候,只要愿意给他们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吃饱,能干活,能学习,能娱乐,他们就很难再脱离这个环境。

  就像现代人总是嚷嚷着要回归田园,重温农耕生活,可若是真把他们丢在那个环境里,他们照样会觉得百般地不适应。

  而在这个时代,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总是对年轻人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他们虽然不明白这背后的道理,但确实是觉得在根据地的日子,要比窝在家里要快乐得多。

  “好啊,刘翠儿,你居然在这里偷吃~”

  就在兄妹三人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器具食材的时候,旁边突然响起了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这里的不和谐,主要是在腔调上,刘家是土籍,所以三人在一起的直接讲的是甬鑫方言。

  而刚才这句话的主人,虽然已经在尽量地说着普通话,可还是带着一股浓厚的客家腔调。

  百年来的土客隔阂,已经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从最简单的口音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一点,哪怕是程刚不断用着唱片等工具,尽全力教授传播普通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修正过来。

  所以,口音的差异,再加上父辈们潜在的影响,即使是学校也不能幸免,这群少年人,自然而然地就分割成了土客两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injie.cc。临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inji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