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道法源流_长生种道从诡魅道侣开始
临界小说网 > 长生种道从诡魅道侣开始 > 第三十九章:道法源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九章:道法源流

  整套的操作手法,许济都是参考的前世地球上,春秋时期齐国田氏代齐的整套做法:施恩于民,权利自下而生。

  如此一来,他既获得了功德,又得到了隐性权利等,诸多的好处,简直是赢麻了。

  功德被他浇灌了道法入门的种子,从道法种子上面获取到的反馈知识,其开篇第一句就阐述了道法的来源:

  太初有道,神与道同。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上智以道德相契,下愚以鬼神恐惧。

  故唯上智与下愚者不移。

  心同太极,德契两仪,名敬日月,实奉真一。

  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

  天得一以日月星辰长清,地得一以珠玉珍长宁,人得一以神气精长存!

  知至道者天不煞,服元炁者地不灭。夫至道不远,祇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长久。

  欲得长生,当修所生。所生之法,始用精微,炁结为形,形是受炁之本宗,炁是形之根元。元炁禀形之由,可察灭形之理。

  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说了所谓的修道法门,其实最早是来源于祭祀奉神之道,或者说和祭祀之道,其实是一体的。

  太初有道,神与道同。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最早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修道这个说法的,也没有神道这个东西。

  最早修道,其实就是圣人为了教化天下的百姓,假设一个神,来统一了思想,同时用神的名义去教化百姓,这个时候,修道和敬神其实是一体的,是同一件事。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上智以道德相契,下愚以鬼神恐惧。

  故唯上智与下愚者不移。

  说的是到后来的时候,有些人在虔诚的祭祀神明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拥有了超凡的能力,他们的寿命也远超常人。

  一开始这个原因,被认为是神明的赐予。

  但是圣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神的。

  而神最开始,都是由人所创造的。

  于是那些拥有着大智慧的圣人们,就开始研究这里面的原因。

  于是发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上智与下愚,这两种人才能够拥有这些超凡的能力。

  上智说的一种是非常聪明的人,而另一种下愚,则是非常愚笨的人。

  因为只有这两种人,才会坚定不移的去信奉神。

  上智之人,以道德去契合神的教义和宗旨,知道为什么要信奉神,也知道神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此,他们能够知其然而后之气所以然。

  因此,他们坚定不移的去信奉神。

  与其说他们是信奉神,倒不如说他们信奉的是神背后,所蕴含的那种道理,此神非彼神而已。

  而下愚的人,则是没有那么多的杂念和怀疑,只是坚定的去信奉圣人所说的那个神,而丝毫不去怀疑神所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们的信奉和上智聪明的人一样,显得坚固而纯粹。

  正式这种坚固而纯粹的信仰,萌发的道的种子。

  因为,信为道之根,敬为德之蒂。

  敬信能够萌发道德,进而可以蓄养道德。时常日久自然根深蒂固,由是则道法萌生,超凡而降!

  圣人根据这种原因,继续探索道法的根源,发现了敬神之道背后所潜藏着的道理。

  所谓心同太极,德契两仪,名敬日月,实奉真一。

  就是圣人找到的原因,为什么敬神就能够成为超凡者,因为他们名义上是敬奉的神,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实则敬奉的是他们自己。

  念头在这个过程中纯真唯一,而没有丝毫的杂念,人的精气神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滋养。

  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

  天得一以日月星辰长清,地得一以珠玉珍长宁,人得一以神气精长存!

  圣人根据这个道理,发现了长寿的奥秘。

  由此而延伸下去,继续研究,就总结了道理,发明了道法,得了形神全妙的至道,寿命才得以长久。

  至此,许济才真正的明白了道法和修道的真正原理。

  知道了原理,就能够根据这些原理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修道之法。

  可惜到目前为止,道法入门的种子,还没有完全的长成,无法结成可供收获的果实。

  许济就无法得窥全貌,掌握具体的修道法门。

  当然,因为掌握了修道的根源和基本的原理,他也已经可以从零开始入手,安排自己的修道法门了。

  修道最开始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在敬神的过程中,努力的保持的心念的纯一,因此精神得到了涵养,久而久之自然通神。

  最后又发现了人身炁的存在,在神的统领之下,长久的摸索,就领悟了形神具妙的道德至理,由此创立了修道法门。

  知道了原理,他自己就可以摸索着去创造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

  虽然许济没有神可以去拜,他也不可能去相信什么神。

  道法种子内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中,所谓的上智与下愚两种人,他其实都算不上。

  他只能够勉强的称之为中庸之辈而已。

  此中庸,并不是君子致中和,而从容中道的中庸。

  那是很高的一层境界,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境界想要入道,简直是轻而易举,就不必向他这样,还需要苦苦的思索,应该如何的去创造属于自身的法门了。

  他的中庸,真的就只是,平庸而两头不靠的那种中庸了。

  既不能够向真正的上智之人,如同六祖慧能那样。

  听金刚经,立马就能够彻悟,自性成佛的宗旨和奥秘。

  也不可能像下愚之人,不问缘由,丝毫不去怀疑,不去追寻原因和根本,只是一心的敬神奉道,自然而然的就能够保证念头的纯一。

  他并非这两种人其中的任何一种。

  像六祖慧能那样,能够立地成佛,彻悟本来,通晓何期自性,本来清净,立地成佛的人物,他是万万比不上的。

  因此,上智之人的上乘顿悟法门就与他无缘了。

  他能够走的,就只剩下渐悟,或者说是实修这样通过循序渐进,而逐渐得道的修行之法了。

  正如与六组慧能同辈的另一位高僧,所做的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样的法门,就是最适合他的。

  六祖慧能的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境界固然高妙,可那是为上智之人所留的上乘法门,根本不是他这样的庸人,所能够企及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injie.cc。临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inji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